河圖征遷速度:為保山5A級旅游觀光城市筑基
近日,我以一名家屬的名義有幸參加了隆陽區(qū)河圖街道舉辦的別開生面的工會活動。上午,在實地參觀青華海、東山森林公園、農業(yè)觀光園等東城區(qū)擴建項目中,零距離地感受到河圖際遇了亙古以來至美的嬗變。下午,在祥和的氛圍中,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國斌以一名親歷者、見證者的身份,述說了河圖街道近年來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尤其是備受好評且屢屢被兄弟部門取經的河圖征遷經驗。他說,這既要感謝全體干部的無私奉獻,又要感謝全體家屬的默默支持,更要感謝河圖廣大群眾的深明大義。情真意切中,人們淚花閃爍,那一幅由干部群眾一同為保山5A級旅游觀光城市筑基的動人畫卷在眼前次第徐徐展開……
隆陽區(qū)河圖街道是保山中心城市建設的主戰(zhàn)場。自中心城市擴建的號角吹響以來,廣大干部群眾極盡地主之宜,全力做好征遷工作,書寫了一份閃亮的河圖征遷速度成績單:在萬畝東山生態(tài)恢復工程中,45天征收土地286.742畝、流轉土地3145畝、遷墳3473冢。在萬畝生態(tài)觀光農業(yè)園中,78天流轉土地6200畝、遷墳565冢......隨著一個個重大項目如期落地,河圖街道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滄桑巨變。試看:沙壹觸木感孕、九龍傳說的發(fā)源地——青華海之上,波光云影、水天一色,永昌閣氣勢恢宏、美侖美奐。哀牢古國首邑——東山片區(qū)之上,繞城高速縱橫馳騁,特色種植株株吐翠,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河圖大地上流淌的何止是一方方新興的美景?更是當地干群深度互信、舍小家為大家的那一份份國情懷的集體書寫。
“掘祖墳、挖房子、拿土地。這是農村工作的三大難事。” 河圖街道負責征遷工作的副主任張驥深有感觸。“每一次征遷都是時間緊、任務重、點多面廣、情況復雜。”頃刻,他打開了話閘子,將征遷工作的特殊與艱辛娓娓道來。“我們既是宣傳員,又是調解員,還是業(yè)務員。前期宣傳得靠一張嘴皮子與群眾磨,中期測量認定得一一解決隱匿在戶與戶、村與村之間沉積多年的歷史糾紛,后期補償得一碗水端平將政策落實好。征遷難題走不開繞不過,唯有用智慧與真情、堅韌與力量去直面,去破解。為此,我們成立了征遷工作領導小組,科學設置了宣傳組、矛盾調處組、業(yè)務組、后勤保障組,同時明確職責、壓實責任。”就這樣,在他的帶領下,一場場征遷戰(zhàn)役如期打響,一次次河圖征遷速度不斷被刷新。
“土地征收了、流轉了,如何討生計?幾十年的祖墳,為什么要遷?遷往哪里?風水好不好?……”伊始,群眾心存種種不解與疑惑。每當干部宣講政策時,農戶或東躲西藏或顧左右而言其他。面對這種情形,他們并不氣餒,而是以真情換取真情,以信任贏得信任。
“現在,很多農戶外出務工。為把政策講深講透,即使在其他地州,我們都驅車前往,與農戶面對面、一對一的交流。”張驥說。“他們在哪里,我們就找到哪里。”田壩三組段新紅在東山管護林里一磚一瓦的建蓋起了住房及圈舍,一茬茬育肥的豬牛換回了一沓沓紅票子。當聽到土地流轉的消息,他詫異萬分、顧慮重重,一度曾以躲避來逃遁現實。于是,正恰寒冬臘月,張驥一連三天凌晨5點守在他家門口。第四天,感動之下的他連聲說,你們不要來了,我同意……。諸如此等“軟磨硬泡”,天天上演。征遷工作才得以進入實地測量階段。
“每天不是在征遷現場,就是在趕往征遷現場的路上。”張驥說。在測量中,為了與時間賽跑,哪怕白晝將盡,即使毫無方向感的他們仍然打著手電,探進山林實地測量。在曠野的漆黑中數次迷失了出路。只要主人指出地塊界限,哪怕趟水、扎刺,也要走到田坎地邊,竭力維護群眾的毫發(fā)之利。在長達數月的沖刺里,每天以盒飯果腹,及至于一段時間一看到盒飯就想吐。無奈饑腸轆轆,眼見田地里青青的辣椒,就順手掰幾包嚼下去,待喉嚨里升起陣陣辣味時,再就著礦泉水,囫圇咽到肚里。由于飲食長期不規(guī)律,部分干部患了胃病。繁重的外業(yè)剛結束,又迅疾趕回單位,蘸著點點燈光,處理征遷業(yè)務及部門工作。深夜匆匆回家,愧疚且深情地凝望熟睡中的妻兒老小。
“一把尺子量到底。從頭到尾,我們都堅持一個標準。只要政策允許,都會讓農戶拿足拿夠。” 談及補償,張驥滔滔如瀑。東山土地流轉期為30年,每5年一個周期,每個周期流轉金上調10%。第一個周期水田1500元一畝,旱地600元一畝,林地100元一畝......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政策之外的個案也頗多。比如:李春燕在大官廟墾植了30多畝的玫瑰園,可現行政策里卻沒有相關的補償規(guī)定。為讓補償公正合理,張驥曾多次深入市場調研,積極向上級反映,最終按人工菌的標準補償。雖然與李春燕的期望還有些許差距,可眼見張驥已然竭盡全力,亦口服心服。事實上,像李春燕一樣在征遷中作出極大讓步與犧牲的群眾還很多。比如:一年前費盡周折承包了407畝山林的田壩村主任張強云,數月前領辦了占地400多畝的聯興魚業(yè)合作社想大干一番的張興剛,提子園的李劉順.......盡管他們的前期投入遠沒撈回來,但依然選擇了讓位與服從。這一切,張驥心知肚明。為此,他多次到園中園為征遷農戶協調就業(yè)崗位。許多村民隨之陸續(xù)走進園區(qū)從事澆水、種樹及管護林木等工作。頭腦精明的甫永剛、甫永海還當上了小包工頭,率領著200余人專門承接園區(qū)的綠化工作。如今,就連當時對征遷不太理解的群眾都喜滋滋掰著手指說,東城區(qū)建設給咱們帶來了三份厚禮,一是每年穩(wěn)妥妥的土地流轉金,二是園區(qū)的務工收入,三是外來人流帶來的租房、餐飲業(yè)等收入。嘿!咱們的好日子來了。
“也許是看清了城市發(fā)展的趨勢,對于遷墳,他們也同樣頗為理解。但存方寸地,留予子孫耕唄!尤其是田壩五組的蘭世祥帶了一個好頭,進場前一天,他就主動拆除了價值23萬元的一冢豪華墓地。”張驥嘖嘖稱嘆。“震撼、震撼……遷墳場面讓我一生刻骨銘心。”晨曦微露,僅吃了一碗米線早點的征遷干部按各自分工進場履職。墳主的舉家老小也從各村寨趕來。即使耄耋老人,仍拄著拐杖手腳并用地爬上山。霎時,東山人海密布。伴隨著隆隆的轟鳴聲,挖掘機揮舞著鐵臂掘開墳冢。工作人員緊隨其后,先是認真噴灑消毒藥水,再小心翼翼地揭開棺木,繼而恭敬地撿拾遺骨、遺物。墓主或選擇深埋、或將骨灰寄存公墓……肅穆中透著和諧、悲壯中存著溫暖。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他們縱使渴得口中吐火,餓得前心貼后背,但始終沒有誰走向早已備好的礦泉水、盒飯面前。鏖戰(zhàn)至夜幕四合,待所有群眾逐個離場后,疲憊至及的他們癱坐在地上,吹著涼涼的山風,在回味今日的壯舉……一名年輕干部坦言,目睹堆堆白骨,他們先是害怕,繼而鼓起勇氣面對,最后收獲成長。
“每一場征遷戰(zhàn)役結束后,所形成的檔案都要用幾個大紙箱來裝。這就是我們最興慰與快意的時刻。”張驥說。在提交上級部門審核時,他們高興得用一雙雙手將沉甸甸的大紙箱舉過頭頂。此刻,一份份紙頁仿佛瞬時有了生命與溫度,那是他們長年累月的艱辛和汗水以及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無盡的信任與期待??!
回首昨日的征遷往事,張驥仿佛是在講述他人的故事一樣顯得那樣云淡風輕。這云淡風輕的背后,是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生動詮釋和現實演繹,是廣大基層干部俯身為民、竭誠奉獻、不逐名利、不計回報的無悔初心。是他們共同創(chuàng)造了河圖征遷加速度這份傳奇,是他們一同為保山5A級旅游觀光城市筑基。歷史會記住他們,山川會記住他們...... (楊建桂)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