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干部在脫貧攻堅中要“走心”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任務,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xiàn)行標準下農(nóng)村貧困人口實現(xiàn)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幫扶干部作為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有效載體。當前,扶貧攻堅已進入攻堅拔寨階段,幫扶干部在脫貧攻堅中要做到“走心”。“走心”二字,看似簡單,做到卻殊為不易。
“走心”不是“走讀”。當前,有的幫扶干部把脫貧攻堅當作到貧困戶家中走訪慰問,送袋米送壺油,認為只要將“愛心”送到了,慰問傳達了,就是對貧困戶實施了幫助,實則不然。如此幫扶的“走讀”干部,豈能在幫扶工作上“走心”?既耗時耗力,又勞民傷財。要防止“走讀”現(xiàn)象,幫扶還是要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幫扶干部應調(diào)整好心態(tài),把浮躁的心收起來,扎根基層、服務基層,把實干的心沉下去,發(fā)揚“甘為孺子牛”的精神,讓“走讀”者真正“走心”。
“走心”才能“入心”。古人云“知屋漏者在檐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幫扶干部要摸清扶貧對象情況,找準致貧原因,分類梳理,精準施策,帶著感情和熱情,真正“走心”,要與困難群眾交朋友,拉距離,贏信任,聚合力。要沉下性子,發(fā)揚愚公移山精神,從紛繁中理出頭緒,耐心做好每一件事。不管是工作制度的制定,工作流程的簡化還是服務質(zhì)量的提高,都著眼于貧困群眾的需求,把這個作為工作出發(fā)點,才會讓扶貧工作扶到點子上,讓貧困群眾真正享受到改革發(fā)展的紅利。幫扶干部在同人民群眾交流互動中感知百姓冷暖、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用腳步去丈量民生事業(yè)的長度,用心靈去體悟民生幸福的溫度,不能隔著車窗、帶著隔閡下基層,那樣不僅聞不到大地的泥土味,也聽不到百姓的心里話,更難以成為群眾的貼心人。幫扶干部只有“走心”了,群眾才能“入心”,才會得到群眾的擁護,貧困戶才會心甘情愿為之點贊。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就在你身邊,但我心里根本沒有你”。幫扶干部唯有真心訪民情,虛心匯民智,耐心釋民惑,熱心解民憂,“走心”才能“走進心”,才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