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寨黑箐經(jīng)營綠水青山——“我家的銀行在地里”
“重樓還在長,錢就如山里長流的溪水。只要林子還在,就永不枯竭。我們上黑箐小組的村民也如此,只要土地還在,財源就會滾滾而來。我敢拍胸脯,我們黑箐一定能與祖國同步實現(xiàn)小康。”在施甸縣擺榔彝族布朗族鄉(xiāng),彝族小伙子楊世成帶領小組里的村民通過發(fā)展傳統(tǒng)牧業(yè)和林下中草藥種植逐步擺脫了貧困,走上了小康路。
黑箐,一個隱藏在云霧深處,密林之中的彝族小村子,目前有11戶人家,60個人。長期以來一直沿襲刀耕火種的生活方式,遠看炊煙裊裊,走近后,干凈的水泥路,一棟棟嶄新的房子,仿佛置身世外。
1984年出生的楊世成是寨子里的第一個中專生,畢業(yè)于云南省水利水電學校。2004年中專畢業(yè)的他在文山打工,還沒掙到多少錢,家里便傳信來說母親膽結石需要手術,為了照顧母親,他回到了位于大山深處的家——黑箐。當時家里一貧如洗,自己上學欠下的債和母親手術費用壓得一家人喘不過氣來,不得已賣了5年來父母親上山放羊挖回來的300多棵魔芋,一共收入6000元。
“從小長在大山的我,從魔芋上看到了希望,找到了靈感,我看到我們山里人的未來還是在這塊黑土地上。”楊世成說,山里有很多野生的中草藥,比如重樓、魔芋、黃晶這些名貴的中草藥,除了生病挖回來吃,沒有人想過去大量挖回來。
“自己何不把這些珍貴的東西挖回來?2006年,一個靈感讓我開始了每天的放羊之旅,在放羊的同時找重樓,挖回來后種在房前屋后。當時村里的人務工一天20元,對我的做法很不理解。”直到2013年,重樓市場價格飆升,從平時的8元一斤升到16元一斤,楊世成挖了不到20平方米的重樓,得到了5萬元的收入。當村里的村民聽到這個消息時,一下子震驚了,紛紛來向楊世成請教致富經(jīng)。之后,在楊世成的帶領下,村里11戶人家在房前屋后種起了野生的中草藥。2018年,村里成立了中草藥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種植20多畝重樓、20畝魔芋、10畝黃晶。
“這就是一個綠色銀行。”楊世成說,現(xiàn)在村里在核桃地上種魔芋,在房前屋后種重樓,在耕地上種黃晶,大山里的黑土下都是“黃金”。10多年來,楊世成賣了3次重樓,共有20多萬元的收入,平均每年的收入達到2萬元。
“2018年,黑箐小組存欄牛98頭,羊894只。在云南中煙安居工程項目的扶持下,家家蓋起了新房子,從行政村到小組的道路也由原來的泥巴路變成了寬敞的水泥路。我們村子未來發(fā)展的道路將會越來越寬廣。”楊世成對未來的發(fā)展充滿了希望和信心。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錢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