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影從未離開 ——追記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郭彩廷
本報記者 黃寶洲
脫貧攻堅楷模
編者按:近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我市4名個人、3個集體受到表彰。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以來,我市盡銳出戰(zhàn)、攻堅克難,與全國一道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市9.4萬戶39.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為了表彰先進,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激發(fā)全市干部群眾繼續(xù)干事創(chuàng)業(yè)、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保山日報》特推出“脫貧攻堅楷模”系列報道,自3月27日起陸續(xù)刊發(fā)4位先進個人和3個先進集體的戰(zhàn)貧事跡。敬請關注。
郭彩廷,云南省騰沖市猴橋鎮(zhèn)膽扎社區(qū)黨總支部副書記、第一黨支部書記。2019年7月11日,他在冒雨駕車入村察看貧困戶災情途中突遇泥石流,生命定格在47歲。郭彩廷走的那天,猴橋鎮(zhèn)大雨傾盆……
今年3月17日至18日,記者第五次來到猴橋鎮(zhèn)膽扎社區(qū),對郭彩廷的事跡和他的故事再一次進行回訪。盡管郭彩廷犧牲已經(jīng)近兩年了,但他未竟的事業(yè)一直在推進,他的事跡一直在傳頌,他的身影也從未離開——
“要是養(yǎng)殖搞不好,
我都對不住郭老師”
3月18日一大早,記者從鎮(zhèn)政府前往膽扎村郭彩權的美國大鰱養(yǎng)殖場。
去世前,為了幫助返鄉(xiāng)搞養(yǎng)殖的郭彩權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郭彩廷曾多次跑縣城爭取項目資金。直到他去世前,資金還沒有到位。前來路邊迎接記者的是剛剛當上社區(qū)副主任的蔡新裝。幾分鐘后,在孫家壩移民搬遷安置點東南角一個叫山澡堂的山洼里記者見到了郭彩權。
這是一個相對開闊的山谷,一股熱泉冒出來,旁邊是一座石砌的房子,里面有一個供人們泡澡的公眾澡堂,叫山澡堂。郭彩權新建的養(yǎng)殖場就在澡堂的旁邊。從山里引來的泉水,被收儲在一個幾米高的水塔里。水塔旁邊是一個用灰色鋅皮瓦覆蓋和包圍著的嶄新的養(yǎng)殖場,面積有400多平方米的樣子。
“郭老師去世6天后貸款就下來了,共15萬。這就是貸款下來后我新建的養(yǎng)殖場。”剛一見面,郭彩權就抓著記者的手介紹起來,“原來的那個養(yǎng)殖場也還繼續(xù)養(yǎng)著。”說起郭彩廷,郭彩權滿是感激地講起了自己近兩年來搞養(yǎng)殖的經(jīng)過。
貸款到賬后,郭彩權和媳婦認真地商量了幾天,最終決定,除繼續(xù)在原址養(yǎng)殖外,再找一個水源好、地勢開闊的地方新建一個規(guī)模更大的養(yǎng)殖場。說干就干,在投入9萬多元后,就有了現(xiàn)在的養(yǎng)殖規(guī)模。目前,他養(yǎng)殖的美國大鰱有3000多尾,之前已經(jīng)出售了1000多尾。貸款也已經(jīng)還了6萬元。
美國大鰱怕光,養(yǎng)殖場里黑乎乎的。在初具規(guī)模的養(yǎng)殖場里,郭彩權打著手電筒,一邊興致勃勃地帶著記者一行參觀他的養(yǎng)殖場,一邊講起自己的打算。他說,郭老師幫跑來的貸款簡直就是及時雨,讓自己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有了底氣。要不是因為疫情影響,還想著把養(yǎng)殖的規(guī)模再擴大一些呢。現(xiàn)在,到三岔河水庫和膽扎來游玩的人越來越多,自己也還一直盤算著在附近開一家農(nóng)家樂。
“我必須把養(yǎng)殖場搞好,算是對郭老師的一種報答吧。” 沉默了一會兒,他低沉著說,“要是養(yǎng)殖搞不好,我都對不住郭老師。”
猴橋鎮(zhèn)膽扎社區(qū),有9個傈僳族村民小組,470戶2200余名傈僳族群眾,此前有建檔立卡戶76戶301人。
2019年3月27日,郭彩廷從猴橋鎮(zhèn)政府來到膽扎社區(qū)任黨總支部副書記,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及其他工作。他還主動請纓,擔任膽扎社區(qū)第一支部書記。
到犧牲的時候,郭彩廷在膽扎社區(qū)擔任了105天的駐村扶貧干部。在這105天中,郭彩廷穿一身作訓服、一雙黃膠鞋,走遍了整個村735戶農(nóng)戶,組織參加村組脫貧攻堅相關會議37次,帶領評定了169戶農(nóng)村低保戶;掛鉤3戶特困戶;走訪76戶建檔立卡戶和62戶住房短板戶的次數(shù),多得連村干部都記不清。
105天里,每一戶困難戶,無一不是他心頭沉甸甸的牽掛。駐村期間,郭彩廷還帶頭調解矛盾糾紛,帶頭檢查安全隱患。他非常重視產(chǎn)業(yè)扶貧這一塊,多次帶頭謀劃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對愿意搞養(yǎng)殖種植的農(nóng)戶,他都不遺余力地支持。
他常說,等忙完了脫貧攻堅這個事,群眾有了好的發(fā)展基礎后,膽扎村黨總支部就要緊接著把關于鄉(xiāng)村振興、民族團結、生態(tài)文明、邊疆穩(wěn)定的政策精準宣傳到膽扎116名黨員和3535名群眾中去,帶著膽扎村民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郭老師對我好,
我一直記著呢”
余生強今年14歲,現(xiàn)在是猴橋中學初一的學生。
記者再次到他家的時候,屋子沒有上鎖,一推門就開了。因為平日里沒有人居住的原因,屋里有些霉臭。
無意中,記者發(fā)現(xiàn)了一本1979年省公安廳頒發(fā)的邊境居民證,編號是6105961。那是余生強奶奶熊開應的。只是,他的奶奶早已經(jīng)去世了。之后,父親死了,母親跑了。余生強成了“吃百家飯”的“孤兒”。
早幾年前,家里唯一的老房子也成了危房。村委會拆除了要倒塌的房子,湊了些錢,還爭取項目給他蓋了一間簡易平房;同時,給他打了圍墻,硬化了院子和道路,還修了一個廁所。小家伙平時吃住在學校里,假期里經(jīng)常不回來,都是哪家飯熟就到哪家吃,哪家挽留就在哪家住。孩子小,更沒有人管束。
郭彩廷來膽扎工作后,幫余生強申請了500元的救災款和1900元的臨時補助費,還幫他申請了最高額度的低保。同時,找到村里和鄰居作工作,希望大家多關心余生強。郭彩廷每次來這個村子,都要到他家來看看,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就及時找孩子,告訴他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他每周要去看一次余生強,用傈僳語跟余生強談生活和學習,讓他好好念書,不用擔心,有困難及時說。他還特別囑咐余生強:“一定要照顧好自己,錢用完了就告訴我。我們再想辦法。”
因為會說傈僳語的原因,又特別有親和力,余生強就對郭彩廷特別親近,也很聽郭彩廷的話。郭彩廷去世的時候,他很難過,還問記者說:“郭老師走了,我怎么辦?”
回到鎮(zhèn)里,記者專程到學校找到余生強。眼前的小男孩還是那個很少說話的黑黝男孩,只是個頭比先前長高了一些,也壯實了不少。在交談中得知,他每個禮拜回家一次,去找村里的負責人領取生活費。說起郭彩廷的時候,小家伙情緒明顯低落了許多。
臨別的時候,他冒出來一句:“郭老師對我好,我一直記著呢。”
是呀,郭彩廷的好,大家都記著呢。
作為一名長期在邊境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工作的基層干部,郭彩廷深知熟悉少數(shù)民族語言對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之余, 他一直在努力地學習傈僳語。他說:“如果傈僳族群眾講什么我們都聽不懂,那我們的工作就難干了。”
在膽扎社區(qū),村民們都喜歡親切地稱郭彩廷為郭老師。余嬌是郭彩廷掛鉤幫扶的建檔立卡戶,因火災家里的主房被燒毀,郭彩廷想方設法幫助她家逐步蓋起新房;楊家寨村民小組村民楊啟華和楊啟騫患上尿毒癥,家里醫(yī)藥費支出大,郭彩廷得知后當天就入戶調查,并協(xié)調鎮(zhèn)民政部門把他們納入低保范疇……
只要是對群眾有利的事,都有郭彩廷忙碌的身影;只要是對群眾的好,群眾都會記在心里。
“我回來了,
郭老師卻走了”
記者再次來到熊忠旺家的時候,他家大門外一改過去臟亂的情況,變得很干凈。推開大門,院子也收拾得井然有序。原來破破爛爛的家,如今整個煥然一新。
一輛七成新的摩托停放在屋檐下,仔細看,發(fā)現(xiàn)才剛洗過。院子的東頭開辟出了幾墑菜地,種著一些綠油油的蔬菜。堂屋里,新添置的電視機正在播放著電視劇,電視機對面還擺放了一張新的沙發(fā)。
在熊忠旺的家里,記者見到了熊忠旺48歲的二兒子熊文相。熊文相告訴記者,老者身體不舒服,到社區(qū)衛(wèi)生室打針去了。
熊文相從戒毒所回來后得知家里裝修了房子,都是郭彩廷老師買來木料幫搞的裝修。只是,他沒有能再見到郭老師。
郭彩廷生前隨身攜帶著一本“記事本”,哪家的房子漏雨了,哪家的孩子上不了學,哪家的電費該交了,哪個老人住院的費用還沒報銷等等,他都記錄得一清二楚,并逐一幫助解決。他犧牲的那天早上,曾對媳婦李秀明說:“只要還有一家一戶的困難沒有解決,我就吃不香、睡不落。”
熊忠旺家在膽扎社區(qū)是一家典型的困難戶。作為建檔立卡戶,這是郭彩廷重點關注和幫扶的對象。在深入走訪和了解了熊忠旺一家的情況后,郭彩廷決定把他們家作為自己的掛鉤戶進行幫扶。
多年前,熊忠旺家原本有5口人,在村里也曾是富裕戶。后來,家里遭遇了一系列變故,只有熊忠旺領著小孫子生活,沒有穩(wěn)定的經(jīng)濟來源。
在實施“兩不愁三保障”政策過程中,熊忠旺一家被列為社區(qū)住房保障四類重點對象C級危房短板戶??紤]到他們家自身沒有能力改造,郭彩廷抓緊幫他們家申請了危房改造項目,找來了施工隊,還拉來了改造的材料??墒牵┕り牭竭_后發(fā)現(xiàn),無法施工,因為他們家沒有電。郭彩廷立馬打電話給猴橋供電所所長王德留說:“你先給他家供電,電費下個星期我來付。” 隨后,工程隊第二天就得以順利施工。兩天后,郭彩廷到供電所幫他家交了欠著的60多元電費。郭彩廷說:“我說過的話要兌現(xiàn),這是我承諾的。”
“我回來了,郭老師卻走了。”熊文相送記者離開的時候說,“你們放心,我一定好好地盤生活,不想其他的事了。”
記者到蔡國帥家的時候,家里沒人,都出去干活去了。
2019年7月10日,也就是犧牲前的一天,郭彩廷在走訪中看到蔡國帥家的房子要倒了,只有幾個樹杈撐著。他當即聯(lián)系施工人員,讓他們第二天帶著工具來幫蔡國帥家把房子給扶正了。因為雨季已經(jīng)到來,房子隨時有倒塌的危險。
第二天一大早,郭彩廷放心不下蔡國帥的房子,不顧家人和同事的多次勸阻,決意要趕往現(xiàn)場。就在他冒雨趕去的路上,遭遇泥石流,不幸犧牲。
蔡國帥家的房子當天就扶正了,而郭彩廷卻走了。
記者每次來到蔡國帥家,都要好好地看看院子南面的這間房子。那間要不是經(jīng)過扶正早已經(jīng)倒了的兩層小樓子,如今裝修一新,一樓是廚房,二樓是臥室。旁邊的主房雖然有些低矮,但之前糟爛的柱腳也已經(jīng)做了更換,還全部刷了油漆。3輛摩托車靜靜地停在已經(jīng)硬化了的院子里,似乎在告訴記者,這個家安好。
在膽扎社區(qū),因為郭彩廷主持的“遮風避雨”工程而徹底改變了居家環(huán)境的,不僅僅只是蔡國帥一家。
麻家寨村民蔡文相一家7口人,曾經(jīng)都住在牛廄樓上。因為各種不幸,他們一家早已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郭彩廷多次到他們家座談,促膝談心,鼓勵他擼起袖子加油干,還幫他協(xié)調資金13500元,解決了住房問題。如今,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的蔡文相一家,通過外出打工,發(fā)展草果等特色產(chǎn)業(yè),生活慢慢走上了正軌。
“郭老師就像沒有離開過一樣”
郭彩廷是大家公認的“老黃牛”,不管做什么事都認認真真、任勞任怨。
2013年7月19日,郭彩廷被抽調到騰沖市檳榔江三岔河水電站移民搬遷指揮部工作。此后的5年時間,面對移民搬遷工作中的困難,他沒有退縮,充分發(fā)揮本地人優(yōu)勢,訪民情、知民意、解民憂……
在輪馬、膽扎社區(qū),提起郭彩廷幾乎無人不知。傈僳族群眾一見到他,會不由自主地圍上去,跟他說哪家的房子裝修好了,哪家的小商店開業(yè)了,哪個安置點的污水排放不暢了……
“有困難就找郭老師”成了當?shù)厝说目陬^禪。他是群眾的“貼心人”,但陪伴和照顧家人的時間卻少了。
郭彩廷自幼生活在不富裕卻溫暖的大家庭里,哥哥和姐姐看著他讀書用功、成績優(yōu)異,便早早步入社會,全力供他上學。1993年他從保山地區(qū)師范學校畢業(yè)參加工作。郭彩廷將這一切銘記在心,深知家人的不易。
他的父親今年85歲了,患有耳疾,常年生病。郭彩廷唯一的兒子郭美濟2017年大學畢業(yè)后前往西藏工作,很久才能回趟家。照顧老人的重任,大部分落在了在當?shù)匦W任教的妻子李秀明的肩上。
郭彩廷犧牲后,在鎮(zhèn)中心小學教書的妻子李秀明幾乎無法承受,備受心理和病痛的折磨。老父親整日坐在輪馬老家的院子里,等著郭彩廷的突然出現(xiàn)。郭美濟雖調回了騰沖工作,但一家3口人,各在一方。
今年2月26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郭彩廷被表彰為先進個人。李秀明替郭彩廷領回了獎狀和獎牌。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感謝大家對郭彩廷生前工作的肯定和對自己家人的關懷照顧。我和家人會繼續(xù)繼承郭彩廷的遺志,向廣大的英雄、先進典型學習,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出貢獻。”
記者在學校再次見到李秀明的時候,她正在給學生上課。她讓記者告訴朋友們,再苦再難,她也會咬牙堅持,照顧好老人、照顧好郭彩廷留下的這個家。
蔡新裝告訴記者,幾天前,村里又組織到共和國一號界碑搞了一次主題黨日活動。在舉手重溫入黨誓詞前,大家提議,中間留了一個空位給郭彩廷。“我們一直覺得,郭老師還在。”蔡新裝說。
在三岔河水庫旁的孫家壩移民安置點,兩間樓房正在緊張施工。
“省委組織部實施了‘四位一體’工程。我們計劃把郭彩廷事跡展館搬遷到膽扎,讓它作為村史館的一部分,永遠見證著這里的每一點變化。”猴橋鎮(zhèn)黨委書記濮進炳電話里對記者說,“雖然郭彩廷同志犧牲了,但大家都沒有忘記他,他一直都沒有離開。”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錢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