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30】殷祿才:?拖槍鬧革命?青山鑄忠魂
【人物簡介】
殷祿才(1912-1947)
云南威信人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7年2月
在中國革命新高潮即將到來的時刻
國民黨反動派對
紅軍川滇黔邊區(qū)游擊縱隊云南支隊
發(fā)起了大規(guī)模圍剿
支隊長殷祿才
堅持戰(zhàn)斗到最后時刻
為了不當俘虜
他將剩下的
最后一顆子彈頂進槍膛
怒視敵人,飲彈自盡
時年35歲
【人物事跡】
1912年,殷祿才出生于
威信縣郭家墳村
受盡地霸團保欺凌的他
一直嫉惡如仇
1935年2月
紅軍長征到威信
黨和紅軍的宣傳
使貧苦青年殷祿才看到了光明
他邀約了幾個窮朋友
幾個月就發(fā)展起
一支20多人的農民武裝
當時,趁高田自衛(wèi)大隊長陳正杰到處招壯丁抗擊紅軍之機,殷祿才秘密串連了殷崇科、殷祿明等青年,打入陳的自衛(wèi)大隊。
在配發(fā)槍支后,利用外出的機會,威逼陳的家丁一起拖出五支步槍一支手槍五百余發(fā)子彈。
接著,在滇川邊境的四川珙縣王場、中心場收繳了三個鄉(xiāng)隊長的幾支槍,繼而串聯發(fā)動組織起一支十多個人的隊伍,開始了農民武裝斗爭的游擊生涯。
1935年秋
殷祿才感到農民武裝力量單薄
毅然找到中共川滇黔邊區(qū)特委和
紅軍川滇黔邊區(qū)游擊縱隊
要求參加革命
特委和縱隊領導得知殷祿才乃逼上梁山的階級兄弟,便同他講明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和游擊縱隊的任務,鼓勵他積極開展武裝斗爭,并同縱隊保持經常的聯系。
殷祿才回去后,加強了對農民武裝的思想教育,以“為窮人打天下”“打富濟貧”為宗旨,率領部隊開展游擊武裝活動。
1936年夏天
經特委批準
殷祿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特委和縱隊領導安排殷祿才
將農民武裝改編為云南支隊
隸屬特委和縱隊的領導
任命殷祿才為
紅軍川滇黔邊區(qū)游擊縱隊
云南支隊支隊長
派紅軍干部陳華久
任支隊政委
并配發(fā)十多支步槍
讓支隊配合縱隊作戰(zhàn)
開辟以郭家墳為中心的
滇東北角革命根據地
1937年1月,紅軍川滇黔邊區(qū)游擊縱隊主力在國民黨重兵“會剿”中失利,云南支隊與上級領導失去聯系,支隊孤軍奮戰(zhàn),繼續(xù)開展革命斗爭。殷祿才率云南支隊突圍至四川珙縣堅持斗爭,拒絕了珙縣縣長的“招撫”。
1938年春
殷祿才服從團結抗日大局
把支隊番號改為
川滇黔邊區(qū)
抗日后援軍云南游擊支隊
組織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工作
殷祿才還采取
以兵屯田的辦法
平時寓兵于農
戰(zhàn)時集中打仗
使支隊的基本隊伍
得到鞏固和發(fā)展
到抗戰(zhàn)結束前夕,已擁有武裝400多人,組建了司政后3個部門,下轄8個大隊16個分隊,加上外圍組織有近千人的武裝,殷祿才被稱為“濟貧林軍”總司令。
《殷祿才》長篇紀實文學 圖源云南網
1945年11月
得悉國民黨軍用車隊
拉運軍火
到前方攻打人民軍隊
殷祿才、陳華久決定
長途奔襲
遂以三個晚上的夜行軍
抵達敘永江門剪草鋪
成功將軍火截擊回來武裝自己
減輕前方壓力
云南游擊支隊的發(fā)展壯大,引起了國民黨云南地方政權的注意。敵人多次重兵“圍剿”這支隊伍,都未能奏效。
最后一次戰(zhàn)斗發(fā)生在
1947年2月
國民黨整編79師傾巢出動
開始第七次大規(guī)模"圍剿"
那是一場敵我懸殊巨大
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
支隊頑強抵抗了一個多月
大部分隊員犧牲
殷祿才和陳華久帶領剩下的幾個隊員拼死突圍,轉移到依耳山梁子隱蔽。
3月19日凌晨,下山尋找食物時,不料被人告密,敵軍跟蹤追擊,用機槍嚴密封鎖巖洞,政委陳華久中彈犧牲。
殷祿才滿腔義憤
只身躲在巖石后堅持還擊
連續(xù)擊斃一個排長和幾名士兵
為使敵人抓不到活口
他將剩下的最后一顆子彈
推上槍膛
怒視敵人,飲彈獻身
殷祿才使用過的匕首(威信扎西會議紀念館藏)
【歷史遺跡】
如今,在威信縣郭家墳村,還保留著殷祿才的舊居。典型的川南山區(qū)建筑風格,廚房、堂屋、寢室格局井然有序。
殷祿才故居 圖源云南網
長征播下的革命火種,讓殷祿才從一個揭竿而起反抗命運的貧苦農民,成長為一位信仰堅定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兌現了為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奮斗終生的誓言,在云南人民革命斗爭的歷史長卷上書寫了悲壯閃亮的一頁。
文字編輯:肖蕾
圖片/資料來源:都市條形碼
中華英烈網、昭通廣播電視臺微信公眾號
————————————————————
“共慶百年華誕·云南百人百城網事”系列
總策劃:楊文虎
總統籌:陳新明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楊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