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富的無悔人生
張中富和他的學生們
他是身殘志堅的鄉(xiāng)村教師。33年間,他以一名代課教師的身份堅守在山村教育陣地上,用自己的無私奉獻和勤勞智慧,托起了山鄉(xiāng)兒童的求學夢,成為學生們愛戴的“張爸爸”,百姓眼里最值得敬重的人。他說,讀書改變命運,我愿一輩子做大山深處孩子們的守夢人。
身殘志堅的鄉(xiāng)村教師
昌寧縣更戛鄉(xiāng)地處偏遠山區(qū),距離昌寧縣城79公里,素有“昌寧的南大門”之稱。代課教師張中富就是在更戛社區(qū)浪地寨這樣一個交通出行不便,經濟收入落后的貧困山村小學里,默默無聞地堅守著,一待就是33年。漫長的33年歲月里,他在一師一校的浪地寨小學整整工作了21年。
今年52歲的張中富,4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癥,右腿落下殘疾,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從小學到初中,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并沒有改變張中富的命運。因家庭困難加之身患殘疾,初中畢業(yè)后,張中富就再也沒有機會讀書了,只能拖著一雙殘腿走入社會。
1989年,更戛鄉(xiāng)教辦領導找到張中富,希望他能到浪地寨小學代課,解決浪地寨小學沒有教師的燃眉之急。就這樣,張中富拖著殘疾的右腿站上了三尺講臺,成為了該校的一名代課老師。因為這里條件艱苦,來浪地寨教書的老師沒有誰能長期留在這里,這所學校三年就更換了四位老師,而張中富是唯一堅持下來的一位,整個學校就他一個老師,所有科目都是他一個人教,三個年級采用在同一個教室上課的“復式班”教學,兩邊黑板,背靠背地坐,輪流上課。
那時,學校僅有幾間破舊的瓦房,沒有像樣的教學設備,就連上課用的粉筆都要計劃著用。面對簡陋的條件,張中富沒有退縮。下雨天,他和孩子們蜷縮在不漏雨的角落上課,瑯瑯的讀書聲、叮咚的雨聲譜成了他們心中最美的樂章。課余時間,他帶領學生拾柴燒火做飯,節(jié)假日還帶領學生進行勤工儉學,撿塑料瓶、上山采草藥出售來補貼學校拮據(jù)的費用,一到街天就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買書紙筆墨,每月50多元的代課教師補貼總是讓他捉襟見肘。
身殘志不殘的張中富,就這樣堅守在山村小學,用搖搖晃晃的身體撐起了山里娃求學的夢想。1996年,張中富已經26歲了,這在當時的山村,已是絕對的大齡青年。父母和親戚朋友都為他著急起來,但由于他殘疾的腿和貧困的家庭條件,沒有姑娘愿意嫁給他。張中富那一段時間心里滿是困惑、煩惱、彷徨,他甚至有些絕望。思考再三,張中富決定另謀出路,決定外出學習技能增加經濟收入,期望探索出一條人生新路來。
之前張中富曾經學過家電維修,恰好認識了一位開家電維修的朋友。還沒等他開口,獲知張中富的情況后,那位開家電維修的朋友就來邀請他,并許諾下了150元的工資,這在當時是張中富代課工資的三倍。
張中富要出去打工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浪地寨的家家戶戶。那些天,張中富的家里人來人往,非常熱鬧。他的學生們知道后眼淚汪汪,學生家長紛紛來到他家說:“娃兒這么小,浪地寨留不住老師,你走了我們怎么辦?”還有的學生家長告訴他說:“張老師如果真的走了,就不讓娃上學了。”社長、家長都紛紛挽留他。面對此情此景,張中富的心軟了,通過幾天幾夜的思考和激烈的思想斗爭,他最終還是放不下那群心愛的學生:“我一走,孩子們咋辦?”張中富最終放棄了外出掙錢的機會。就這樣,張中富在浪地寨小學整整堅守了21年,雖然代課教師補貼從50元漲到400元,但依然遠遠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這些錢自然不夠生活費用,張中富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張中富生活上雖然清苦,但是精神上卻非常充實。他給筆者講過一個笑話:1995年前浪地寨不通電,一般人家用煤油燈照明,張中富為了節(jié)省幾個錢,便用相對便宜的柴油燈照明。一天晚上,批改完作業(yè)后,就直接睡著了。第二天早上,學生一見到老師就哈哈直笑,也不說話,在張中富莫名其妙地追問下,一個學生才笑著說:“老師,你先照一下鏡子。”張中富對著鏡子一看,兩個鼻孔都是黑的,樣子比卓別林還滑稽,不由得也跟著學生一起大笑起來。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雖然長期任教于農村學校,但張中富始終沒有放棄過學習。工作之余,他通過自學、進修等途徑,取得了中等師范學歷。雖然受身體條件限制,讓他失去了很多外出深造的機會,但他從不氣餒,課余時間把報紙、雜志作為自己的良師益友,汲取其中精華。
2011年,隨著撤點并校工作的開展,張中富跟隨浪地寨小學一起并入了更戛鄉(xiāng)中心完小工作。從家里到學校十多公里的路程,對于身有殘疾的張中富來說更是艱難與漫長,從家到學校要翻過兩座大山,經過兩道河溝。春秋兩季還好一些,張中富挪行兩個半個小時,基本上可以到達學校。但冬夏兩季,張中富每次去學校,就像經歷一場磨難。夏天水漲時,河溝里的石塊全部被淹沒,蹚水過河時常摔倒在河里,這在張中富身上幾乎每天都會發(fā)生,但是這些困難并沒有讓張中富退縮。
面對高效課堂的新要求,他對教學更是認真和投入,對于殘疾的張中富來說,需要比常人更多地付出和磨礪。他細研課標、研讀教材、了解學生,制定出適合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他認為只有和學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才會使自己的課堂以最直接、最通俗、最易接受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點。為了使自己的教學知識結構系統(tǒng)化,他主動承擔了小學各年級的語文和數(shù)學教學工作,從中摸索積累,鉆研教學經驗。張中富從不會因為私事而耽誤學生的一節(jié)課,更不會因為身體原因而遲到早退。他認為自己做的都是本職工作,是應該做的。
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張中富的成績一直都很優(yōu)秀,所帶班級及科目每學期屢屢受獎,張中富本人多次被評為鄉(xiāng)級“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成績名列全鄉(xiāng)前茅。孩子們取得的一點點的成績,讓身患殘疾的他在這份工作中找到了生存的價值及人生的意義。
“追光”不止,愛心永續(xù)
2020年年底,張中富在無意中得知,寨子里一年級的留守兒童趙楊數(shù)學測驗得了零分,再打聽,寨子里其他孩子的學習情況也不理想,于是,張中富就有了利用休息時間辦個“小課堂”的想法。經過和家長溝通,很快,以張中富家為場所,每個星期六早上為孩子們義務輔導學習的“愛心課堂”就辦起來了。
“愛心課堂”第一次開課那天,張中富家就來了4個不同年級的10個孩子。張中富把課堂設在院子,給低年級的孩子們教授加減法、拼音識字;給高年級的孩子輔導課本內容。課堂雖然簡陋,比不了專業(yè)的培訓班,但知識的浸潤為山鄉(xiāng)孩子的成長注入了新的動能。
每周的“愛心課堂”中,張中富都會給孩子們講一些勵志的故事,鼓勵孩子們通過勤學努力改變人生。僅僅一年時間,家長和孩子們就切身體會到了“愛心課堂”的“魔力”。
眼見孩子們的變化越來越明顯,張中富開始思考“愛心課堂”的拓展,他想把這個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2021年暑假,張中富決定把假期也利用起來,并在學業(yè)之外增加手工課和繪畫課,豐富孩子們的假期生活。為辦好假期里的“愛心課堂”,張中富不僅要扮演好老師的角色,還承擔著家長的責任,每天的閱讀、學業(yè)和手工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孩子們就把張中富家當成游樂場,追逐嬉戲、躲貓貓或是拉著張中富講故事,有時家長沒時間來接孩子,張中富就會連伙食也負責了,直到孩子們全部回家。
如今30多年過去了,張中富仍然以一名代課教師的身份堅守在山村教育陣地上,在學生們眼里張中富是“張爸爸”,在當?shù)乩习傩昭劾铮瑥堉懈皇且粋€值得尊敬的人。他們表達敬意的方式很質樸又很真誠。誰家種的瓜果成熟了,首先送給張中富嘗嘗鮮;誰家的孩子考了好的學校,首先告訴張中富一起分享快樂。身殘志堅的張中富,用自己的無私奉獻和勤勞智慧,托起了山鄉(xiāng)兒童的求學夢,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