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江印象—— 火燒肉土榨米線
順江火燒肉土榨米線
幾年前有一次去固東鎮(zhèn)銀杏村,路過順江時,曾特意拐進去停留小憩,就為品嘗正宗的“順江火燒肉米線”,而那次品嘗,其實沒有給我留下很好的印象。
在順江街西北街口,有好幾家火燒肉米線鋪,正值賞銀杏的黃金時期,慕名而來的游客在米線鋪之間川流不息,完全籠罩在烤肉的煙霧和香味中了。那場景,立馬讓我想到那句流行語:“人間煙火氣,最是撫人心。”幾乎沒有挑選的余地,因為每家的生意都火爆,到了要排隊等候和沒有座位只能蹲著或站著吃的地步,于是我們隨便找了一家,反正家家都是“正宗”的。當老板終于把沉沉大碗遞過來的時候,我瞧見切成碎條的火燒肉和各種花花綠綠的佐料鋪滿了碗頭。烤肉嗆人的煙霧一陣陣鉆入鼻腔,各種嘈雜塞滿了耳朵,桌子上油污斑斑,舉箸時突然沒了吃的欲望,胡亂扒了幾口,就打道回府了。
不久前到順江參加騰沖市文聯(lián)組織的“順江筆會”,讓我對順江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有了更多的了解,特別讓我難以忘懷的是,第一次看到土榨米線的加工工藝,吃到了真正正宗的順江火燒肉米線。東道主是固東鎮(zhèn)和平社區(qū)。和平社區(qū)交通便利,位于騰板路二十七公里處的順江街,與國家級旅游景點火山公園和騰沖最美鄉(xiāng)村銀杏村毗鄰,素有“順江故州”之美稱。順江西岳宮有李根源的書法石刻“順江故州”——“故州”,在騰沖能獲此殊冠的并不多見,由此可以追溯順江文化和騰越文化的關系。姑且不表,那不是淺近的片言只語就能究其悠遠和深厚的,從龍華寺的殘碑和異種古茶園、古墓碑群、火山姊妹湖等,可略窺一二。這里的順江山歌、打保境、洞經等民俗文化,也在傳承中注入了新的時代元素,長盛不衰。
筆會的行程,自然是圍繞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來安排的。在參觀畢黨建示范點“小河邊”自然村后,我們便前往西北邊的龍華寺、姊妹湖和龍?zhí)链?。龍華寺,大約建于清康熙年間,立于門墻下的一方古碑,字跡大多已經被歲月的風雨侵蝕而模糊,透出悠遠的歷史氣息。在寺外的一株銀杏樹下,特別安排了現場山歌對唱,兩位歌者雖年逾半百,卻能隨口編唱,男聲粗樸高亢,女聲清亮悠長,如金石絲竹,遏云繞梁,金黃的銀杏葉都為之動情,伴著節(jié)奏翩翩起舞,算是讓大家見識了順江山歌的特點和魅力。
游覽過火山湖,一行人穿過幽靜的松林,走進龍?zhí)链宸沁z傳承人楊明莊的家。據說,他家是整個順江目前唯一還延習著土榨米線加工工藝的人家。
一走進寬敞干凈的院子,嗅覺靈敏的我立刻就被擺放在桌子上的五顏六色的各式佐料吸引了。一大鍋湯色潔白的骨頭湯,冒著騰騰熱氣;切成絲條的烤五花肉,肥瘦適中,油而不膩,松香撲鼻;剁碎的火燒西紅柿、青紅辣椒,色澤鮮艷,汁豐水盈;紅蘿卜絲、萵筍絲,鮮嫩勻稱,怡神悅目;辣椒油、芝麻油、蒜蓉油、花椒油,油油生香;生蒜末、香菜、米醋、醬油、味精……躺在大盆小碗各式各樣的容器里,被冬日的陽光暈染成一幅色彩繽紛的油畫,刺激得人味蕾發(fā)癢,幾欲垂涎。
隨著人群走進榨房,但見一架身軀龐大的長長木榨橫在屋里的一側,楊明莊正騎在榨棒的這端,雙手拉著固定在榨棒上的一根粗實木棒,利用杠桿原理,慢慢地用力下壓,將臀部重重地頓在榨棒上,榨機發(fā)出嘎吱嘎呀的沉重喘息聲。榨棒的另一端,圓潤潔白的米線正均勻地從圓形的榨筒中徐徐吐出,絲絲縷縷地垂到榨筒下方土灶上的大鍋里。木柴燃燒的火苗紅紅的,鍋里的水咕咕歡躍、霧氣氤氳。如此原始的壓榨機及榨米線的過程還是第一次見到,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楊明莊的兒子楊文泰已經是新的傳承人,他告訴我,土榨米線工藝復雜,從淘米、泡米、磨漿、壓漿、做粑、蒸粑,再到眼前的土機榨,鍋里煮熟,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冷卻后撈出理順放置好,前后十道工序。如果算上制作各種佐料,那少說也有二十多道工序,而且全部為手工制作。如此復雜的工藝,該需要多大的耐心、細心和恒心,需要多少人的團結協(xié)作,才能堅守傳承幾百年不衰??!我的心著實被震蕩了一下。
走出榨房,一切已經就緒,我們坐到桌旁,按捺不住味蕾的躁動,便毫不客氣,捋起袖子,端起放有米線的大碗,根據各自喜好,把豐富多彩的各種佐料一一倒入碗中,再澆上一勺骨頭湯,攪拌均勻。哇,大功告成!一大碗沉甸甸的、色香誘人的火燒肉土榨米線擺在眼前。顧不得用筷子一絲一縷挑起來,直接把嘴湊近碗邊,嘩—嘩—嘩,似乎,只有“扒”的粗野吃相,才配得上順江火燒肉米線的豐富和粗獷。哧溜——哧溜,新鮮、軟糯又勁道的土榨米線,吸飽了佐料混合后的香味,被靈巧的舌頭旋拌幾下,便順順溜溜滑進喉管,落到胃里。哇,這“火焰上的美味”,可是我這輩子從來沒有品嘗過的,說它是人間至味一點不為過。眼前土榨米線的色香味,完全顛覆了我對順江火燒肉米線的認知,讓我重新審視這門古老工藝背后的蘊藉。
土榨米線的味道,是用機器做的米線完全無法相比的。純手工制作的土榨米線,不像機器做的那樣細膩、密實、光滑和有看相,由于榨篩眼是人工錘鏨的,洞眼大小不是絕對均勻,所以榨出來的米線有一種粗糲的飽滿感。如果把機器做的米線比作美女如云的秀發(fā),那么土榨米線就是嬰孩胖乎乎的小手指了。正因為如此,土榨米線質地粗疏,非常有利于佐料香味的浸潤滲透,加上手工米線現榨現吃,非常新鮮,而且沸水燜熟后的米線頗有筋骨,軟硬適中,食之香糯無比。這三點是機制米線無法與之相比的核心所在,其貌不揚的土榨米線,恰恰因為其原始、粗疏、質樸和新鮮,保留了最真最純最鮮的味道而備受青睞、名揚四方,成為一代代順江人記憶中的家鄉(xiāng)味道,成為縈繞在游子心頭那份剪不斷的鄉(xiāng)愁。
順江火燒肉土榨米線,還因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而成為順江文化的一張名片。順江火燒肉土榨米線據說已有600多年歷史,明朝洪武年間,為了穩(wěn)固邊境,大量江西籍中原人士進入順江故州境內戍邊屯墾,帶來了中原文化。經過中原傳統(tǒng)文化與當地民族文化的碰撞、交流與融合,便產生了獨具特色的順江文化。順江火燒肉米線就是其產物之一,手工土榨米線,松明火燒五花肉、炭燒番茄辣椒,烙著邊疆民族飲食文化的印記,而各種大碗小碟豐富多彩的佐料,無疑是中原漢族精致、高雅的飲食文化體現。一碗米線,融入的是色彩豐富的佐料,更是多元文化交融后呈現出來的文化大餐。
土榨米線的傳承人,學的是古人智慧,堅守的是一份初心,守護的是一份情感。一代代守榨人,艱辛勞作,收入微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復著瑣碎復雜的工藝工序,硬是憑著一顆赤子之心,憑著一種工匠精神,將這份手藝堅守、傳承和發(fā)揚,在漫長的歲月里,被時間的轉軸打磨成一顆晶瑩圓潤的珍珠,璀璨奪目,熠熠生輝。
一碗順江火燒肉土榨米線,其味綿長,其情悠遠。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錢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