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沖“雙擁” | 騰沖人民的英雄情懷
【編者按】擁軍優(yōu)屬,擁政愛民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如磐石的軍民、軍政團結,是我們在不同歷史時期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在邊陲騰沖,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傳統(tǒng)由來已久,近年來,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戍邊衛(wèi)國、擁政愛民、擁軍優(yōu)屬、旅游擁軍、教育擁軍、醫(yī)療擁軍、文化擁軍、行業(yè)擁軍、社會擁軍、擁軍人物的故事,“學習強國”保山學習平臺與騰沖市聯(lián)合推出“騰沖‘雙擁’”系列作品,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多視角、全方位的宣傳推廣,激發(fā)全社會的愛國擁軍熱情,為騰沖市創(chuàng)建全國“雙擁”模范城奠定堅實基礎。
“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
在云南保山騰沖市,多少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前赴后繼,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革命事業(yè)的光輝篇章。
公祭活動現(xiàn)場。萬菊芬 攝
每年的9月30日是烈士紀念日,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英雄精神,騰沖市都要在革命烈士陵園隆重舉行紀念活動。
萬菊芬 攝
騰沖市革命烈士陵園,是騰沖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員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烈士紀念日和清明節(jié),騰沖市委、市人民政府都要組織烈士公祭、烈士紀念活動,每年有40000余人到革命烈士陵園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尊崇英烈、捍衛(wèi)英烈,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
公祭活動現(xiàn)場。萬菊芬 攝
青山巍巍,松柏蒼翠。奏唱國歌、宣讀祭文、敬獻花籃、默哀致敬……騰沖人以這樣的方式告慰先烈、激勵后人。
老兵為烈士敬獻鮮花。萬菊芬 攝
烈士公祭活動結束后,還進行了烈屬慰問活動。全市分別對114名烈士的遺屬(配偶、父母、子女)進行慰問。
尹志禹于1951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犧牲,時任志愿軍232團某排副排長。犧牲時年僅24歲,無兒無女。烈士墓于2014年8月遷入騰沖市革命烈士陵園。
陵園內(nèi)還安葬著“劉胡蘭”式的女英雄尹四順、在剿匪中壯烈犧牲的程瑞堂、在著名的長津湖戰(zhàn)役中犧牲的趙子恒、2008年見義勇為犧牲的大學生楊繼斌、2011年在抓捕毒販過程中與毒販殊死搏斗英勇犧牲的武警少校陳錫華烈士等。
萬菊芬 攝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這些烈士,為了國家和民族,他們鮮活的生命永遠定格在年輕的時刻。他們大多無兒無女,但是他們的家人和親屬會永遠記得他們,祖國人民會永遠記得他們,因為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是人民的英雄。英雄把人民利益高高舉起,人民把英雄永遠記在心中。
青山綠水留浩氣,極邊沃土護英靈。
一腔赤誠守護英雄。萬菊芬 攝
守護革命烈士陵園的兩位工作人員,均是抗戰(zhàn)老兵。段兆曉因戰(zhàn)五級傷殘,邵思貴因戰(zhàn)六級傷殘,他們于1995年被安置到革命烈士陵園工作至今。
每天清晨,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掃陵園。段兆曉說,一把竹掃帚,重約8斤,前后山的道路和石階加起來近3公里,清掃面積很大,陵園里樹林茂密,冬春季節(jié)風大落葉厚,夏季雨水多、路面濕滑,一圈掃下來,起碼也要3個小時,累得胳膊都抬不動,還要謹防摔倒。除此之外,他們還要清除雜草、清掃墓碑、接待訪客,進行安全防火巡查,更要耐得住枯燥和寂寞。但是憑著對英雄的崇敬,憑著自己也曾是軍人,他們一天天地堅持過來了,一守就是28年。段兆曉主動承擔夜守職責,以陵園為家,一住就是28年。兩位傷殘老兵,守護的不僅僅是人民的英雄,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延續(xù)的根脈。
烈士英名錄。萬菊芬 攝
丹心衛(wèi)國,血灑疆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每一個烈士紀念日,都是一次家國記憶的喚醒、一次英雄精神的弘揚。緬懷英雄,銘記英雄,守護英雄。英雄之光,照亮了極邊之城的騰沖,正激勵著騰沖兒女踔厲奮發(fā),勇往直前。
“學習強國”保山學習平臺 騰沖市融媒體中心 騰沖市雙擁領導小組辦公室 聯(lián)合出品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